全國 [城市選擇] [會員登錄] [講師注冊] [機構注冊] [助教注冊]  
中國企業培訓講師

【課程演繹】培訓師的表達要有“四度”

 
講師:喬恩 瀏覽次數:42
   培訓師的表達要出彩,要做到“四度”:明度,廣度,深度,長度。   明度。就是表達要清晰,要讓學員明白。   道理很簡單,做起來卻不容易。   舉個例子,做自我介紹,很多人介紹自己的名字,下面的聽眾是根本不知道到底他姓甚名誰。也就是說,白介紹了。  

  培訓師的表達要出彩,要做到“四度”:明度,廣度,深度,長度。

  明度。就是表達要清晰,要讓學員明白。

  道理很簡單,做起來卻不容易。

  舉個例子,做自我介紹,很多人介紹自己的名字,下面的聽眾是根本不知道到底他姓甚名誰。也就是說,白介紹了。

  最基本的,介紹自己的名字,要語音清晰,讓別人聽清楚是哪個漢字。然后,可以運用拆字法,聯想法等,讓聽眾加深記憶。

  又比如,有人長篇大論講了一通,沒有任何總結和提煉,接著又開始下一個長篇大論。這也是表達不明的另一種典型現象。

  所以,表達有明度,要有提煉觀點能力。我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,是什么觀點,要在開頭或者結尾處總結出來。

  廣度。就是打破邊界和框架的能力,要幫助學員拓展思維。

  舉個例子,商務禮儀課程有一個知識點,如何握手。一般的老師會教你怎么去握比較規范,有的會告訴你口訣,做得好的會有示范和點評。

  優秀的老師除了教這些“術”,一定會看得更遠,還會講握手的“道”。即使不特別講授出來,也會在點評學員練習的時候做一個升華,告訴學員為什么要握手,握手禮儀的真正價值是什么。

  所謂“看山是山,看山不是山,看山還是山”,優秀的培訓師要具備在這幾個階段任意跳躍和解讀的能力,這就是廣度。

  第三,深度。顧名思義,就是挖地三尺的能力。

  高度信息化的社會,如果培訓師還只是在搬運信息或者套用別人的觀點,那肯定會被學員拋棄。培訓師站在講臺上,最忌諱泛泛而談,空講一堆大道理,最后學員啥也沒學到,什么也沒有體驗到,最終只是給耳朵按了個摩。

  課程的表達沒有深度,主要有幾種表現:老師一言堂,全程學員沒機會參與;內容很多,時間很趕,老師根本沒有時間講得很細很透;課程沒有重點,基本都是泛泛而談,學員不清楚的和已經掌握的知識,都是用同樣的時間來講授。

  這幾種表現的背后,都折射出課程設計的薄弱。如果把選題設計好,把學員的需求重點調研好,就會進行針對性設計和講解,就會不自覺要把學員拉進課程的體驗和互動中來。

  把課程講得有深度,關鍵還是要找出重點,然后去挖掘內涵和拓展外延,設計相應的方法,這樣才是真的把知識點“挖地三尺”。

  長度。就是把知識進行后續傳承和轉化的能力。

  比如有位同事參加了你內部分享的中層管理的課程,他對其中的授權很感興趣,也感覺收獲了很多。回到部門,他迫不及待想把這個知識分享給自己的下屬,讓他們在基層管理中也要學會授權。

  可是,在他分享過程中,總感覺跟自己上課時是兩種狀態。他努力想把觀點分享出去,但是他面對的聽眾卻聽不懂他在講什么,他總是要回過頭再去不斷解釋。于是他就困惑了,我明明在課堂上對這個概念很有感覺啊,為什么自己去講就很模糊了呢?

  這就是培訓師要關注的:表達的長度。

  在我們分享重點知識點特別是需要轉化和內化的內容時,除了把這個內容本身傳遞清楚,讓學員體驗到位,還應該往長遠想:如果他們想去傳承和轉化,他們應該怎么講?

  所以,要多給學員練習的機會。聽課和參與是一回事,站在不同的角度來體驗又是另一回事。

  明度,廣度,深度,長度,四桿標尺檢驗你的表達,你做到了嗎?



轉載:http://www.baikam.com/zixun_detail/119445.html
喬恩
[僅限會員]

預約1小時微咨詢式培訓

哪里有培訓網官網